5、7月宁波纺织服装产业 经济运行情况及预测分析
7月宁波纺织服装业整体运行稳中趋缓,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加速。预计2022年7月,我市纺织服装规上企业工业产值为12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1-7月出口交货值累计为191.38亿元,同比增长13%。面对市场不确定性加剧的压力和挑战,我市纺织服装行业依托集群优势提升企业适应性,继续构建供应链新格局,实现稳订单拓市场的目标。
- 一、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 1、行业数据提高,市场集中趋势持续
本月,我国各地疫情得到控制,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管理者景气与商户景气与6月基本持平,均略低于50以下。宁波纺织服装业基于集群韧性,工业生产有序推进;受上海疫情和港口物流调整影响,宁波海关出口数据增加较快;实体店客流逐步恢复,我市服装企业零售额逐步改善。
本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比6月下降1.2个百分点,为49.0%,国内外棉花价格继续下跌,行业恢复基础尚需巩固。在此背景下,我市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因具有客户声誉、产品质量、资金实力、员工管理、技术设备及供应链等优势,将继续获取更高市场份额。
2、外需市场萎缩,出口品类冷热不均
7月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多个重点消费市场高通胀持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1.1个百分点至3.3%,美联储宣布再次加息。美“新疆棉”法案影响扩大,西方其他国家提出相应要求的品牌正在增加。欧元出现快速贬值态势,影响我市对欧纺织服装业务。
品类方面,服装出口继续分化。运动服饰、功能性服饰需求仍在增长;高端产品需求恢复趋势明显,大众服饰需求后劲疲乏,中低端订单利润率继续出现下行压力,我市纺织服装出口业转型升级的压力继续增加。
3、订单外移后果呈现,供应链调节力度增加
今年上半年,东南亚和南亚纺织服装出口增长迅速,目前我市纺织服装企业未来订单预期有所缩减,外移订单中,棉纺织品订单主要转移到印度,服装订单主要转至孟加拉国、越南、印度、印尼和柬埔寨等国。但从全局来看,因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资本近年来实施“走出去”战略,集群供应链的调节力度扩大,不少外移订单实际上还在我市企业的控制之下。
4、内需市场萎缩,消费旺季将至
2022年上半年,受国际局势和国内防疫等因素影响,居民储蓄倾向增加,对服装、纺织品这类高需求弹性商品的消费降低,纺织服装类商品零售总额总体低于往年同期水平,预计随着纺织服装消费旺季“金九银十”的到来,市场需求将得到一定的修复。
细分品类方面,户外露营活动品类生产继续提升,家纺行业受到高基数及消费需求变化的影响,增速放缓。我市服装品牌需把握国内市场消费升级的机遇,加强品牌建设,推行差异化的产品策略,提高线上和线下渠道服务质量。
5、助企力度增大,市场开拓通路增加
今年上半年国际产能逐步恢复,东南亚抢单迅猛,因疫情原因,我市纺织服装行业外贸人员出国进行商务洽谈受阻。7月线下国际展会增多,纽约展回归线下,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纽约)和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巴黎)等纷纷开幕。从本月开始,宁波开启赴欧商务往返包机服务,其他助企活动也在展开,企业稳订单和拓市场渠道将逐步打通。
- 二、存在的问题
- 1、需求低迷利润减少,成本端承压明显
今年3月后国内疫情多点反复,影响企业生产和春季品销售,目前我市周边疫情虽有缓解,但已造成纺织服装品库存积压,企业资金压力扩大。外需市场上,原料价格上涨,但成本难以传导至采购端,纺织服装产业链利润下降。这些因素一方面会倒逼我市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或智能化革新,但另一方面将加速行业洗牌,承压能力弱的一些中小企业将面临退出市场的境地。为保护市场主体,我市需继续加大针对企业,尤其是纺织服装中小企业的相关扶助。
2、美国“新疆棉”问题持续,欧美市场需求扰动频繁
当前外需市场面临经济增速放缓、通胀挤压、贸易壁垒等多重复杂局面,台海局势后,预计中美关系将继续螺旋下降,欧美市场需求扰动成为我市纺织服装出口行业的风险点。美国“新疆棉”禁令影响我市相关企业下半年乃至今后的出口预期,承接相关出口订单及转口贸易都需接受原料追溯,预计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的一些服装采购商也会跟进。
3、宁波时尚发声不足,企业出国仍有顾虑
疫情缓解后,各地线下展会逐步开展。7月展会包括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江苏盛泽时装周、敦煌唐代服饰文化展等,8月计划展会包括绍兴中国纺织新材料展等。本月我市举行了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但宁波时尚行业的发声和亮相还是相对不足。
在国外市场拓展方面,包机业务逐步开展,我市企业出国渠道将逐步打通,但出国人员中有一定比例的新冠感染概率,针对这部分人员在境外治疗和回国问题,企业有一定的后顾之忧。
4、汇率波动持续,亟需金融扶持
欧洲市场是我市纺织服装企业的传统市场,欧元持续贬值对相关出口企业影响较大。受竞争态势所累,我市相当数量的企业在与客户进行议价和修改交易币种等方面能力不强,因此,“套保”或“锁汇”等金融工具的重要性大幅增加,但这要求企业人员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和经验。我市纺织服装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大量企业并无相关实力,亟需政府、协会等部门协同金融单位,向行业提供相关金融扶持。
- 三、企业案例:三元联动,凯信布局更具韧性的供应链
应对纺织服装出口的复杂环境,宁波凯信通过做大做强供应链,提高抗风险能力,保持出口竞争力。凯信的供应链由贸易中心、设计中心及生产中心这三个子系统组成,三元联动的格局使其生产体系深度嵌入全球供应链,提高客户订单粘度,维护企业持续增长的韧性。该公司在战略谋划、政策分析、市场调研、风险防范等方面在行业中起到探路、开拓和示范作用。
凯信的供应链以客户为导向。首先,公司在纽约、巴黎、香港设有分公司,贴近市场服务。第二, 凯信拥有多元空间格局的生产体系,除了在宁波拥有生产基地,凯信近年来加大空间布局力度,在河南和柬埔寨、缅甸等多地建立工厂。通过这个布局,企业一方面可应对成本上涨和劳动力短缺压力,另一方面又可绕过壁垒,享受东南亚国家的关税优惠,在承接欧美订单方面保持高竞争力。第三,该公司的产品研发团队拥有50多位国内外设计师,为客户提供流行趋势整合服务,创新面料开发,款式及花稿设计,并借助PLM和3D设计等数字化工具,向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附加服务。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当前我市纺织服装行业正值加速调整期,龙头企业与高成长企业快速发展,低端门类和企业逐步退出市场,但行业升级处于疫情反复和国内外需求市场不确定性加大的复杂环境之下,需要稳打稳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1、培育供应链链主企业,引导数字化改造升级
6月30日,工信部、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我市纺织服装业需加大升级力度,政府层面一方面要培育供应链链主,以大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另一方面,以示范工厂为范例,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调整业务模式、主动尝试数字化改造升级。
2.推进稳外贸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相关部门和金融单位需继续落实减税降费及金融纾困政策,缓解企业成本上涨压力。针对近期欧元汇率走弱,金融单位需积极推介相关产品,引导企业合理利用汇率避险工具,提升应对汇率风险能力。我市纺织服装企业数量众多,上半年各金融单位在保障企业融资链畅通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术,进一步提升扶持企业的精准性。
3.做好贸易摩擦应对工作,强化集群协同效能
今年上半年我国出现多起纺织服装行业贸易救济调查案件,面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性,我市相关部门及协会需继续推进国别政策解读,对贸易纠纷提供预警。近期需关注台海局势对相关口岸物流的影响,针对“新疆棉”问题,相关部门应与协会、机构协同,提供政策和法律指导,提高企业对原料朔源的应对和抗辩能力。同时,我市纺织服装企业要走向供应链及产业内协作模式,抱团取暖,在市场开拓、壁垒规避、订单履约等方面强化集群协同效能,政府及协会等组织应在此领域起到桥梁作用。
4.发挥平台优势,打通企业触达客户通路
我市相关部门应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寻求打通各种触达客户的通道,扶持我市纺织服装企业深挖存量市场、拓展“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线下交流依然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高效手段,近期可继续加强相关服务,帮助企业参加线下展会、拜访客户。对我市已开展的“包机”工作,应持续提高服务水平,继续探索打通新线路的可行性,近期可对在境外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员提供相应的指导和便利服务,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5.持续展现宁波时尚,积极主办和承办相关活动
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宁波要建设东方滨海时尚之都,要展现“大美宁波”。对此,相关部门和协会需要开拓创新,以时装秀、展会、比赛、会议、论坛等多种形式呈现宁波时尚之美,增加活动举办频次。这些活动还可为今年10月的宁波时尚节提前烘托气氛。